衡阳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7年12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机局围绕“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按照“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要求,以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管理、创新理念、补齐短板、壮大主体,加快“机器换人”步伐,为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农机化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一、注重规范实施,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抓调整。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监督管理办法》,促进农业装备结构优化,推进补贴信息全面及时公开,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加大操作程序规范力度。严格审查各县市区购机补贴工作方案,全面强化关键环节监管落实,规范执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核算、直补到卡”方式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操作流程,强化对大中型机具的核查、单人多台套和短期内大批量等补贴情形的监管。2017年全市共使用补贴资金3902万元(其中报废更新补贴61.5万元),受益农户2267户,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了601.5万千瓦。二是机具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推广应用符合“国Ⅲ”标准的动力装备,全市补贴机具数量367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水稻高速插秧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型粮食烘干机分别是463台、164台、498台、106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8%、7.5%、8.2%、8.5%。先进、适用、安全、节能环保、智能高效的复式作业机具增长较快,同时也加快淘汰了小型、老旧、高耗能的落后机具,全市实现了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和更新换代。三是大力提升了绿色新技术推广力度。紧盯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投入精量化减量化应用,加大精准施肥施药、深松深耕、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型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增强先进适用、绿色环保、智能高效农机化技术的有效供给。2017年全市试点推广新型无人植保飞机65架和化肥同步深施机13台,估算全市一年可减少常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分别为25吨和40吨。在4个城区的农村通过30元/亩“以奖代补”方式完成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8000亩。全市试点完成土地深松整地作业2万亩。通过推广智能水稻深施肥、秸秆田间还田、土地深松、农药雾化植保等新技术,探索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径。
二、注重全程发力,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着力强化行政指导、机制创建、典型引路和技术支撑,积极组织参与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活动,以突破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2017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50.1%,其中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了74.8%、57.1%。一是坚持多维度发力,力求精准施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加快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势的若干意见》加以部署推进,明确要求县政府和相关市直单位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工作资金支持提升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农业机械化。二是坚持多层次推进,确保技术到位。强化部门协作和措施帮扶,开展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形成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合力。7个农业县市都建立万亩连片的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解决水稻主产区的机械化机插、无人植保、机烘技术和秸秆还田的示范推广,打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成立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组织相关专家组开展“技术巡诊”活动,分组赴7县市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巡诊。全年共开展了农机技术培训121期,培训8850人次。三是坚持多要素聚集,攻克薄弱环节。针对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了以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主题的“补短板、推全程”系列活动,先后召开“三一”技术育秧、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机械化、油菜免耕直播和机械化烘干等系列现场观摩会,重点展示演示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各个环节的新技术新装备,全市各地共举办相关活动超过50场次。
三、注重创新引导,大力培育农机化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力推进“千社”工程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强扶持,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推动了农机合作社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抓组织形式创新。以实施“千社”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全市出现了四种主流模式,即: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型的“安邦模式”、农机推广部门主导股份合作型的“泉湖模式”、村民委员会领办型的“大广模式”和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或资产折股量化的“户户联合模式”。目前,全市注册农机合作社697家,专职从业人员2.8万人,其中8家评为全国示范农机合作社。二是抓产业业态创新。农机合作社在为农业生产作业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经营,从单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种植拓展到农业产品加工服务、农机销售流通维修、农机教育培训等领域,形成了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种养循环、产加销一体等综合经济实体。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流转各类土地面积89万亩,拓展型农机合作社75家,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含跨区)超过480万亩。三是抓运行机制创新。依托农机服务行业协会,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运行模式。如衡阳县农业机械服务协会成立以来,该县共有50多家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和农机大户共120参与,协会运用短信、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手段发布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农机合作社采取入股、租赁、托管等方式统一经营成员土地,或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经营。目前,全市各级农机合作社逐渐行成集新型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于一身、融生产与服务为一体的开放载体和复合组织,逐步形成了参与主体多元、利益分配多样、管理决策灵活的运行机制。2017年预计全市农机合作社产值将超过40.5亿元。
四、注重源头管理,全力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好形势。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建“平安农机”为主要载体,狠抓监管措施和责任落实,不断探索与创新,全力防范农机事故发生,有效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定时开展农机安全知识进田地、进家园、进校园活动,通过横幅、宣传栏等传统形式开展农机安全教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平台、农机APP等现代媒体抓好农机安全宣教。根据实际,在农机培训课堂上发放《农业机械事故案例》《拖拉机安全驾驶必读》等通俗易懂的宣教材料,着重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农机手的接受率,确保农机手学到丰富实用的安全生产知识。二是开展规范整治。开展了报废、灭失和长期脱检上道路运输拖拉机牌证专项清查行动,各县市区农机局对辖区内拖拉机进行了排查摸底和综合整治,全市清理报废、灭失和长期脱检拖拉机8000多台,发放书面整改通知书9000余份,注销登记近3000台,通过该项活动,澄清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家底”。认真执行市政府雷速体育,雷速直播《衡阳市拖拉机非法载客上路运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确定了联合执法常态化,各级农机局、交警部门在重大节假日开展专项联合执法,统一排班、统一联勤、重点治理,严厉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农机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深化开展平安创建。加强农村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探索了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把牌证管理机械的安全监管职责分号段、分区域分解到每个监理员,实现了市、县、乡三级齐抓共管的农机监管网络。重点抓好乡村农机安全协管员配备,全市共配备协管员1500多人。市委市政府组织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全力推进“平安农机”创建。目前全市4个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82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农机事故应急预案,市、县、乡完成了对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和备案工作,抓好应急预案演练示范。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市农机局和衡南县政府共同雷速体育,雷速直播了全市大型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示现场会,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得到市安委会和省农机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各市县农机局每年定期举办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提高农机应急事故处置能力。
五、注重宣传教育,营造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氛围。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勤政、廉政、善政意识,打造了一支担当有为、务实创新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干部队伍,营造了农机化事业发展良好氛围。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雁过拔毛”式腐败整治工作与农机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农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廉政风险教育和专业培训教育,推行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补贴政策,农机系统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开展扶贫结对“一对一”活动。全局干部与扶贫联点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通过多种方式,全局拨付各类扶贫资金34万元,扶持指导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实行全市农机化信息发布数量考核机制,有效提高了各地做好信息宣传的积极性。今年全市春耕机械化生产和双抢机械化收割得到了新华社的报道。10多篇农机调研文章被《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信息》和《时代农机》采用,增进了全社会对农机发展的关心、认识、了解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