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为企业减负,如何做到“无事不扰”和“有求必应”?
“五一不忙,来趟衡阳。”这个假期,凭借贴心的服务和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衡阳作为“网红城市”的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悄然启动,为衡阳市场主体注入新活力——出台《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对重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行政检查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减少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实行“无事不扰”与“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制,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赛道上走出极具创新性的一步。

抓住发展的“牛鼻子”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部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衡阳司法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加快落实改革举措。
《方案》中提到的重点企业,指的是全市“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以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抓重点企业,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市司法局局长杨安定通过一串数字作出解读:2024年全市“四上”企业5240家,约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0.82%,却贡献了全市GDP的近四分之一,堪称衡阳经济的“顶梁柱”。
重点企业体量大,现代化企业制度更健全,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社会信用度也更高,改革示范效果更明显,这些也是《方案》聚焦重点企业的关键因素。
杨安定介绍,衡阳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改革总体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在重点企业中推行,探索好经验、好机制。第二步,在所有市场主体中全面铺开。
首推“信用+风险”综合评价
《方案》的一大亮点,是衡阳在省内率先推行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这一过程充分考验部门协同能力。市统计局提供“四上”企业名单;市发改委依托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企业作出优、良、中、差的信用评价等次;市市场监管局则按信用风险低(A类)、一般(B类)、较高(C类)、高(D类)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分类。
随后,市司法局汇总统计数据和评测成果,开展“信用+风险”综合评价,形成涉企行政检查综合评价A、B、C、D四个等级,并对应降频、维频、提频检查措施。

各行政执法部门须严格按照《方案》开展行政检查。对于综合评价为A级的企业,采取“企业自检+信用承诺”的非现场检查模式,由企业开展自查。这类企业只需向行政执法部门提供自查报告、合法经营的信用承诺及相关材料,行政执法部门原则上一年内不实施主动检查,真正实现“无事不扰”。
对于B级企业,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模式,每年检查不超过两次。对于C级企业,在每年检查两次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检查频次。对于D级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在每年检查两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检查频次,必要时主动实施现场检查。
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严格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明确检查主体,梳理、精简现有检查事项,并向全社会公布。没有纳入检查事项公布清单的,一律不得实施。

▲雷速体育,雷速直播门户网开设“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专栏,公布了四项清单。
《方案》实施后,对全市“四上企业”而言,行政检查事项大幅压减,较省政府提出的对同一经营主体实施日常行政检查“一年内不得超过两次”的要求还要少约40%。
重点企业由此获得了雷速体育,雷速直播自主权,负担减轻不少。但也有人担心,这样是否会削弱行政监管,导致监管缺位?综合评级确定后,企业会不会借此躲避监管?
对此,《方案》早有设计。杨安定介绍,企业综合评价并非“一评定终身”,市司法局每年会根据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各级主管部门运用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多种手段,在不进入企业现场检查的情况下,密切关注企业的风险隐患。
特别是针对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生态环保、产品质量等社会影响面广的敏感问题,主管部门将通过触发式行政检查、专项检查及时“出手”整治。
打造“赋码监督”升级版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份衡阳首创的“扫码入企”机制备受认可,成为中央改革办基层改革推荐的先进案例。《国务院办公厅雷速体育,雷速直播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2024〔54〕号)明确要求,各地都要全面推行这一创新机制。
在“扫码入企”机制下,涉企行政检查须在赋“码”保护平台提前审批,现场扫码后方可入企;未经审批、未能取得“检查码”,或检查时不出示“检查码”的,则不得入企检查。整个流程,均实现平台系统可追溯。

▲手机扫码后进入“赋”码保护平台。
“衡阳市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减轻了重点企业负担,还提升了行政检查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杨安定透露,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衡阳各行政执法机关将通过湖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开展“扫码入企”,打造“赋码监督”的升级版。
《方案》于4月29日正式印发实施。下一步,全市约1.9万名执法人员将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以确保涉企行政检查改革举措落实到位。
今后,各级主管部门在做到“无事不扰”的同时,将完善“精准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努力做到“有求必应”,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而企业若想保持良好评级,就必须保持较好的信用水平,降低风险,避免事故,不断增强规范经营管理的内生动力。
“对于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来说,这是衡阳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利好信号。”杨安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