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等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本文根据祁东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对祁东县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总体描述和分析,并从劳动力供给、储蓄和劳动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为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全面正确地了解我县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以及制定有关发展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一、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特点 (一)人口年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少儿人口比重明显降低 祁东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县常住人口为979855人。其中,0-14岁少儿人口为210822万人,占21.5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97781人,占9.98%;15-64岁成年人口为671252人,占68.51%。全社会总抚养比为45.9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1.41%,老年抚养比为14.56%。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祁东县常住人口增长10.72%,年均增长1.05%。从表中可看出祁东人口年龄结构及负担系数变化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少儿人口比重呈现明显下降态势。普查资料显示,近20年来,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现下降的态势,2010年少儿人口比重比2000年下降2.75个百分点,比1990年下降6.86个百分点。 2、15-64岁人口数年均增速高于人口总量增速,占人口比重上升。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15-64岁人口数比2000年增长11.57%,年均增速达1.11%,高于人口总量增速0.06个百分点。2010年15-64岁人口比重达68.51%,比2000年提高0.52个百分点,比1990年提高2.69个百分点。 3、老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普查资料显示,我县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从2000年的68613人增加到2010年的97781人,10年间增长42.51%,年均增长8.48%,高于人口总量增速7.90个百分点。 4、少儿抚养系数和总抚养系数下降,抚养负担有所减轻。2010年我县总抚养系数为45.97%,比1990年、2000年分别下降5.97和1.12个百分点,其中少儿抚养系数为31.41%,比1990年、2000年分别下降12.88、4.28个百分点,而老年抚养系数为14.56%,比1990年、2000年分别增加5.74和3.16个百分点,少儿抚养系数降低成为总抚养系数下降的主要因素。 (二)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同人口类型划分标准相比差距扩大 按照年龄结构分析方法,通常按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从不满周岁起,累计人数达到总人口数一半的年龄点)的一定数值,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类型。划分标准及我县2000年及2010年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从对比划分标准和祁东县相关数据可以看出:1990年我县老年人比重、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三个指标属于“成年型”社会标准,但少儿人口比重处于“老年型”社会标准。2000年,四项指标全部属于“老年型”社会标准;2010年,全部四项指标数值与“老年型”社会标准值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国际常用规则,老年人口比重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最重要标准,我县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的标准值2.98个百分点,我县人口年龄结构已处于老年型。 (三)人口年龄金字塔呈年老型,我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性别和年龄状况的特征、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过去各时期出生、死亡和迁移对人口构成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可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年轻型:塔顶尖、塔底宽。成年型:塔顶、塔底宽度基本一致,在塔尖处才逐渐收缩。年老型:塔腰宽,塔尖处逐渐收缩,塔底窄。 从下图祁东县2010年各年龄组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塔形上端塔尖老年人口呈明显缩减趋势,下端少儿人口有所收缩,塔腰成年人口向外扩张; 50岁以上人口随着年龄增长人口越来越少,19岁以下人口则随着年龄减少出现缩减的趋势,呈年老型人口金字塔特征。 与2000年“五普”的人口金字塔相比较,2010年我县人口金字塔塔底明显向塔腰扩张,2000年塔形突出部分为10-39岁年龄组人口,十年后,2010年塔形突出部分则为20-49岁年龄组人口。由于我县为人口输出大县,2010年全县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130989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2.39%,其中,20-49岁人口92497人,占外出半年以上人口的70.61%,根据户籍人口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将会更加明显反映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人口结构随着塔形重心的上移,我县年老型人口金字塔有进一步向塔腰和顶端扩张、底部收缩的趋势。 (四)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抚养负担相对较轻,尚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这一时期,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都比较低。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 2000年和2010年我县总抚养系数分别为47.09%和45.97%,随着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趋势的发展,我县“人口红利期”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在“人口红利期”,成年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2010年我县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1990年分别高出0.52和4.44个百分点;2010年我县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594037人%,比1990年、2000年分别增长13.06%和7.69%。劳动力资源丰富,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劳动配置效率、储蓄和人力资本等渠道实现的。下面具体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劳动力供给 根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t)LαKβ(其中,Y是产出;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劳动力数;K是资本;α、β分别代表劳动力和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时间的导数,得到Y/Y=A(t)/A(t)+αL/L+βK/K。Y/Y表示总产出增长率,它是经济增长率的一个近似替代值;αL/L代表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βK/K代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见,适龄劳动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 (二)劳动配置效率 劳动配置效率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现存资源的重新配置所带来的效率。近几年,大量农村劳动力人群从土地中走出来,走向城镇,非农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劳动年龄人口构成看,人口红利的“大头”在农村,这种近似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红利通过这种较高的劳动力配置效率推动着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储蓄率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个体将根据自己一生的预期总收入来平滑自己在各期内的消费,从而实现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效用最大化。因此,一个人在成年期内消费会低于收入,进行储蓄;在未成年期和老年期消费高于收入,进行负储蓄。如果一个国家的未成年人抚养比率和老年人抚养比率较高,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所占比重比较大,那么储蓄率将会较低,反之则储蓄率较高。储蓄率高的结果必然是投资率和净出口率高,这就意味着有雷速体育,雷速直播的社会资本用于再生产。因此,在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的前提下,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也越高。所以,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三、几点建议 目前,我县正处于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抚养负担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红利期”。我县应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等方面着手,充分兑现“人口红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继续推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优势;积极推动信息、创意、研发、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拓宽服务业就业渠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人口就业渠道。一是采取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建立市、区镇、社区三级创业指导服务网络,在现有市级就业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将网络进一步延伸到区镇、社区(村)居委会,实现市、区镇、社区(村)居委会三级就业网络管理,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实施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做好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实现就业。二是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步伐,逐步形成以培育创业主体为先导,以建设创业载体为基础,以提供创业资金为保障,以推介创业项目为手段的鼓励创业,促进创业、成功创业的工作格局,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发展格局。 3、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重点推进中心镇建设,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因地制宜,把重点放在培育特色产业,适时适度在中心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增强中心镇发展的活力。二是在目前还无法彻底消除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可采取淡化户籍作用的管理措施,简化户籍登记程序,降低农民进镇落户的门槛。同时改变将入学、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和保障与户籍属性进行捆绑的做法,消除城镇户籍与其所连带的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得去”的问题。 4、切实抓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人口状况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一是要巩固和发展基础教育成果,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逐步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抓好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合理规划中小学的发展,有目的地调整教学机构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规模扩张式的学校发展思路,更加注重精细化的高质量教育,以满足受教育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需求。二是要努力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抓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 5 、未雨绸缪、健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尽管我县现在处于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但根据人口转型理论,这种黄金时期并非可持续,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趋势。养老保障制度是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广泛覆盖、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建设健康老龄社会的基础。我县要抓住人口黄金时期,健全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支出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供厚实的资金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大对农村基本保障体系的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切实提高对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能力。三是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祁东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的落实,提升参保覆盖率。 祁东县统计局 邹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