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普”数据看衡南县人口发展变化特点及趋势 人口是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人口问题是国家或地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对衡南县人口发展变化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从“六普”看全县人口发展变化的八特点 (一)人口总量保持稳定低速增长。2010年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显示全县户籍人口110.42万人,较2000年全县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增加6.7万人,增长6.46%,年均增长0.63%;常住人口95.46万人,较五普减少2.76万人,人口的一增一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人口出生率12.58‰,比五普提高0.8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61‰,比五普下降0.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97‰,比五普提高1.02个千分点。十年来,全县人口保持稳定、低速增长。 (二)人口年龄结构处“人口红利”期。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9.5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5%;15—64岁人口为67.62万人,占70.83%;65岁及以上人口为8.28万人,占8.67%。同五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5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8个百分点。全县人口总抚养比由五普的46.42%到六普的41.18 %,下降了5.24个百分点,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94%,较五普下降7.11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为12.24%,较五普提高1.86个百分点,分别低全市1.97、8.1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县抚养负担相对较轻,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也就是“人口红利”期。 (三)人口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全县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82万人,占3.22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67万人,占12.18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2.35万人,占48.32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8.05万人,占29.38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36万人,文盲率为4.43 %。与五普相比较,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提高2.19个百分点,高中和初中人口的比重分别提高3.52和6.97个百分点,文盲率下降1.31 个百分点。可见,随着衡南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四)家庭户人均规模进一步缩小。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0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9.8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9人,比五普的3.69人减少0.1人。家庭户中的一人户比重为13.41%,二人户的比重为16.75%,分别高于五普6.14、4.01个百分点;四人户的比重为24.61%,五人户的比重为15.97%,四人户、五人户的比重分别低于五普7.43、3.64个百分点。家庭户的规模呈逐步缩小趋势,主要是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迁移流动人口增加以用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五)人口性别构成向合理化迈进。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0.44万人,占52.84 %;女性人口为45.02万人,占47.1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五普的114.27%下降为112.04% ,下降2.23下百分点,人口性别比逐渐向正常值(103-107)靠近。 (六)人口住房状况进一步改善。在全县25.05万户家庭户中,平均每户住房间数3.41间,比五普的2.63间提高了0.78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91平方米,比五普的23.56平方米提高6.35平方米。全县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下家庭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由五普的9.86%下降为1.96%;9-12平方米的家庭户由12.15%下降为3.72%;40-49平方米的家庭户由7.56%上升为11.61%;50以上平方米的家庭户由9.54%上升为19.48%。十年来全县人口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七)人口流动性活跃度增强。全县外来人口为3.97万人,其中来自省内人口为3.47万人;来自省外人口为5057人,比五普的外来人口1.06万人增加了2.41万人,其中来自省内人口增加2.58万人,来自省外人口增加3315人;全县外出半年以上人口17.43万人,较五普的4.02万人增加13.41万人,十年间翻了3倍多。 (八)人口婚姻状况稳定度下降。六普长表抽样资料显示,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婚姻状况基本稳定。在全县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其中有配偶4.5万人,占66.57%;离婚510人,占0.75%;丧偶4940人,占7.31%。同2000年“五普”相比,有配偶人口比例下降2.76个百分点;离婚和丧偶人口比例分别提高0.31个和0.8个百分点。 二、从六普看衡南人口发展的困惑 (一)人口增长潜力加大。一是育龄妇女人数绝对额较大,人口增长面临着潜在压力。15—49岁的育龄妇女人数为2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66%,其中20—29岁生育最旺盛的育龄妇女为7.84万 人,占常住人口的8.21 %;二是生育政策调整客观上导致人口增加。按照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双方为农村户口且第一胎为女孩的”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目前进入生育年龄的大多为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大多符合生育二胎政策。无论从年龄结构或政策条件上,一个新的生育高峰期已如期到来,人口出生率将呈现上升的趋势;三是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导致人口增加。据“六普”显示,全县外出半年以上的女性人数为7.91万人,占女性总人口的15.22%,较五普提高了11.24个百分点,在控制违法生育的管理上存在困难。 (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五普全县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96人,占总人口的7.09%,其中80岁及以上老人为7169人,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10.34%。十年后的六普,全县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8.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已达8.67%,上升1.58个百分点,其中80岁及以上老人为1.67万人,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20.17%,上升9.8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在规模和结构上,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全县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社会进入了劳动力人口膨胀时期。全县15~64岁劳动力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0.83%,比五普高2.54个百分点,处于“劳动力高峰”时期,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不断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若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劳动力人口增长的需要,劳动力人口将外流,导致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进一步增多,社会稳定和保障体系将面临新的挑战。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偏离正常。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保持在102-107的范围内。五普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65.85,十年后六普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32.28,虽较五普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高于国际公认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水平,比全国婴儿出生性别比(118.08)高14.2,位居衡阳市七县(市)第三位,高于全市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3.14。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影响人口自身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五)人口文化素质亟待提高。2010年,全县6岁及以上人口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80.32%,而接受高中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仅有15.39%,表明全县人口的文化综合素质不高,尤其男女接受教育的差异大,女性为5.51%,低男性4.38个百分点。 (六)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外来人口3.97 万人,其中来自贵州1443人、甘肃813人,占常住人口的4.12 %;外出半年以上人口17.42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8 %,由此可见,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劳动力的输出,流动人口规模扩大,增加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 三、对全县人口健康发展的建议 人口问题既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重视和解决有关人口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百万人民幸福生活指数。 (一)着力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由于全县人口规模较大,控制人口总量的任务比较艰巨。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对计划生育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加大力度,鼓励群众优生少生。 (二)着力发展老年人事业。目前,全县仍然处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时期,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期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为老年人口高峰期的到来做好准备。一是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积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二是制定相应的老龄事业规划和长远计划,增加对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加快老年福利设施的建设;大力兴力和发展老年服务业。 (三)着力缓解就业压力。一是切实加强对劳动力资源的引导与管理 建立真正有效统一、大覆盖的劳动力信息化体系。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全县范围内的劳动力供需信息交流;二是要寻找就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思路,在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服务业的同时,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岗位,继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吸纳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实施中心扩张与周边强化并举,吸引剩余的农业劳动力向新城区和小城镇转移。 (四)着力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一是要强化和巩固义务教育,防止辍学退学、新文盲产生;二是在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重视和加强中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普通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三是 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高等学府就学的机会,提升人口的综合文化素养,实现由人口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 (五)着力扭转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趋势。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严抓生育政策管理,要从严把好二孩生育审批关,尽力减少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要坚决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防止人为选择性别;三是要进一步关爱女孩,实行利益导向,完善导向机制,全面消除引起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人为因素,促进我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六)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一是要提高管理级别,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以县综治委牵头,各乡镇及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二是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模式。要强化以出租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三是要以人口流入地为主,进一步加强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联系与互动,搞好区域协作,拓宽协作覆盖面。 四、全县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根据全县五普、六普的资料,预测全县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户籍人口约为118万人,未来人口发展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 衡南县统计局
|